在自利自度方面,很多人通过最初的修行尝到了甜头,得到了一些福报,马上心生满足,急着退回到忙碌的生活中享受去了;有的人修行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,懈怠退转后觉得反而开始变得顺利,于是索性放弃,却不知这是他之前修行的果报刚刚出现,浅尝辄止后就永远失去了宝贵的佛缘。这就是修行之初真心不足,或是人云亦云的盲从,或是低层次的求福求财,故发心的境界限制了修行的终点。
在利他度他方面,一些人的初发心确实是为了众生,可一旦弘法的事业做得大了,别人的赞叹、自己灵验感应多了,就开始飘飘然,固执己见、自创一套、不尊师重道等贡高我慢都出来了,最后毁了自己的慧命甚至生命,也给追随的同修造成了很大的伤害。这就是没有把最初的真心保持到最终。
然而更多的人,虽然入门的发心并不纯正,但却在短短的几年中完成了身心飞跃式的蜕变,一扫阴郁颓废、自私自利,变得阳光自信,充满智慧与正能量,对自身精进守戒,对众生感恩慈悲,处世宁静无求、具足忍辱,深发菩提心。这样的同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坚持每日学习白話佛法、认真听讲每期开示、在生活中时刻觉照自己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批评,勇于改正自身陋习。
什么是真正的修行?修到后来,不是比谁念经更快,谁放生更多,而是谁能够改正错误的知见、错误的思想言行,谁能够真正放下对一切善法功德的执着,空一切相才能成就真如。師父说过,真正的修行不在口头上,是始终保持正知正见,不为名利,有一颗为众生的真心,不因一点波折而退却,为众生付出的人,必须学会两件事:吃苦和吃亏,没有与佛越来越接近的真心,修行就不会有大的效果。
修行的真心,来自于真信和真知,師父在最后的叮咛中指明了方向: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够好好学习白話佛法和开示,依教奉行,严守戒律是成佛的基础。師父虽已圆寂,但言传与身教长留世间,也是我们自力自强的开始,遵师所教,師父就永远在我们的每一天精进、每一个善行、每一分觉悟里,这就是菩萨入世修行的最高佛果——无所住处涅槃。恩师并没有离开,而是无处不在,处处都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