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分享【2017吉隆坡玄藝综述解答会精彩回顾】
20210505 专题分享【2017吉隆坡玄藝综述解答会精彩回顾】
(请点击标题链接下载PDF版本)
(注意:需要缓冲一会儿)
2017马来西亚《玄藝综述》解答会 花絮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第一部分:学佛必须行愿、实践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学佛离不开自身的实践
不要在心里设立虚幻的障碍
摘自听盧爷爷讲故事(一) 第一个故事
有一个小和尚要去云游参学,他的師父知道他信念不够坚定,就问:“弟子什么时候动身?”小和尚说:“下星期吧,路途远我要多打几双草鞋。”師父说:“我通知大家明天送草鞋给你。”于是每天有人送草鞋。因为怕出门会下雨,还有人给他送了伞,堆满了一个禅房。
小和尚还是没走,他的師父来了说:“你计算一下,这些鞋还能穿多少天,伞还需要几把?” 实际上就是提醒他应该赶快精进去参学了。 过了一个星期,師父又来说:“伞和草鞋都够了,你大概在路上还会碰到小河溪流,明天我请大家为你捐一个船,你也带着走吧!”这个时候小和尚才明白,師父用心良苦。马上跪下说:“師父,弟子这就出发,我什么都不要带了,什么都烦恼啊!”
做一件事情,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齐全,而是靠着你的决心。有目标,带上你的心,目标在远方,路在脚下,每迈出一步路都是一点收获;用心,什么条件都会具足。学佛只要精进用心,什么智慧都会具足!
菩薩慈悲每一个肯自救的人
摘自Wenda20120727 35:50 节选
臺長语:好好努力呀!菩薩慈悲每一个要救自己的人!昨天臺長还在跟徒弟说:菩薩永远是救已經想救自己的人。很多人连自己都不想救,还在颓废,还在浪费时间,菩薩怎么救得了他!你至少先救自己,菩薩才能救你呀!
债多要靠自己努力还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
摘自广播讲座(一) 20、【 用自身的能量去感言菩薩的力量】
要好好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出来,就是佛的力量。当一个人很愚痴的时候,他哪有力量?他什么智慧都没有。一旦他拥有了佛菩薩的智慧,他的能量会加倍出现。所以,在利用佛力的时候,也要考虑到自力。自己的力量也很重要,获释了自己的力量就是获释了菩薩的力量。因为学佛的人,就是本身拥有了智慧,你要把它发挥出来,把它的能量展示出来,那么你也就像佛一样了。所以很多人只知道求菩薩,就没有想到求自己,犹如我们在人间说的一句话,“求人不如求己”,但这个“己”必须要有智慧的自己,实际上自己也能解决很多问题。
改变命运要靠自己的修为
摘自白話佛法(三) 1、【用平等心,积福田,种因果】
你们尽自己的能力好好做,等灾劫时间到了的话,大家好自为之。師父不是吓你们,即使你们在師父身边,師父也不一定救得了你们。灾劫来临的时候,只能靠自己的功力和功德。那个时候,菩薩救得了的,就救了,救不了的,就走了,不管男女老少。你们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,你们自己有没有修行、修心,修到什么程度,还在求什么,你们就明白了。
做功德要毫无怨言,自修自得
摘自Wenda20140117 17:05 节选
女听众:師父您帮忙加持一下,我们现在有一些义工很发心,他们为了法会一些事务……
臺長答:跟他们讲,少鼓励他们,没有什么鼓励的。自修自得,每个人都是给自己在做,不要以为给師父做,要師父鼓励加持。要记住了,这个都是自己以后要回天的资本,就是回天的功德。我一表扬他就没功德了,这还不懂啊?(听得懂)你们不是为了師父在做,又没智慧了。你们现在为观世音菩薩在做啊?你们是为自己,自修自得!自己做功德,以后没有业障、没有烦恼、没有痛苦,身体好、工作好、学习好、家庭好,这是谁得的?(都是我们)为什么会得?那是功德所为!(是的,感恩師父)好好努力了,共修小组整天靠人家鼓励活着?要靠开悟活着!谁来鼓励我呀?臺長叫你们多帮帮我?臺長做点功德让你们来鼓励鼓励我?没有什么的,你自己有菩薩的境界你必须像菩薩,没有怨言、没有烦恼!这才叫学菩薩(明白,我们一定好好努力加油)我天天表扬你“哎哟,你们真发心,真努力……”功德都没了。
坚持学佛,不能懈怠,先苦后甜;成功属于努力的人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救度众生就是实践佛法
摘自白話佛法(三) 22、【舍弃人间恶习,专注人间修为】
師父给你们讲一句很清楚的话:如果你们把師父教授你们的东西能够用在实践中,实际上就是你自己的东西。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師父一样救度众生。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讲出很多的生活道理。師父要你们在師父的这条航空母舰上来救人,来救度众生。不然你们在自己的这条小船上看见那么多人在水里,每个人都说:“哎呀,这么可怜呀,请观世音菩薩你救救他们吧”,而自己却不动。師父是让你们自己要伸手去拉呀。如果天天坐在那里念經,什么道理都不懂,什么事情都不做,只知道给自己念經,而且不用心去念,你一定得不到菩薩的救度。要懂自度度人。要学会每当妄念生起,或者想了不该想的事情,或者给自己找借口的时候,就經常问自己,如果你在人间只能活三个月,而且很快会死去,你还会无法控制你的杂念和你的习性吗?听懂了吗?想想自己很快要死了,如果地震中你死了呢?如果飞机失事,你走人了呢?你还会有什么杂念?你还会说我一定要怎么样吗?我就是这习惯?我就要这样?
第二部分:要懂得不求回报地为别人付出
((请点击视频观看)
无私为众生付出
不愿意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
摘自听盧爷爷讲故事(一) 【第十二个故事】
有人问一个农夫:“你种麦子了吗?”
农夫说:“没有,我担心种下去会下雨。”
那人又问:“你种棉花了吗?”
农夫说:“我担心长虫子吃光棉花。”
那人又问:“那你种了什么?”
农夫说:“我什么都没有种,我要确保我种下去的安全。”
一个不愿意付出、不愿冒风险的人,一定是一事无成的人,一个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一定成不了佛,成不了菩薩。希望你们付出自己的爱,付出自己的时间,少一点人间的欲望,多一点菩薩的境界,这样才能成为人间的佛。
太保护自己会造成自己和他人的痛苦
摘自白話佛法(九) 41、【无我,才会公正】
每个人都在保护自己,考虑问题先想到我会吃亏,我失去的很多,我划不来,我付出了这么多,万一有事情,我怎么办?那么好了,这种人活在世界上会很痛苦,会很累。你要是没有自我,你想想,我付出了什么?没有付出,命中就是这样的,那是我欠人家的,我现在这样付出的话,我一定会得到菩薩的保佑,观世音菩薩会帮助我的,我今天这么努力度人,菩薩和护法神不会保佑我吗?修得好,连这些都不要想,就度人,你就什么都得到了。而人的毛病就是太自我保护自己了,实际上,太自我保护自己会伤害到别人的。举个简单例子,如果你身上穿一件钢盔,一身铜的护甲,你一不当心就会把人家砸倒,你把自己保护得太厉害了,你就会伤到别人。夫妻之间谁保护自己太厉害了,谁就会伤到对方。如果男的太保护自己,什么东西都不让老婆看见,不让老婆知道,最后伤老婆。我什么事情都保密,我怕她知道后会怎么样,那你说对方是不是受伤了?如果一个女人整天想着自己,我要保护自己,我儿子是自己的,我女儿是自己的,都是我养的,老公不是我养的,所以我保护好自己,万一老公对我不好,我要把儿子、把女儿带走。想想看,有这种思想,她能够过好夫妻生活吗?这种不敢承担责任的人,要好好地调整自己的念头,如果每一个人都执著于自己,保护自己,那你就不是无我的境界。
接触社会时是否要有戒备心的问题
摘自Shuohua20131227 12:36 节选
女听众:当我们用一颗很简单的心去接触社会的时候,会把每个人都往好的地方想,不会去提防、怀疑别人,但是现实却打破了这个理想的状态,比如太相信别人了就被骗、被利用了。虽然有因果在里面,可能本来就该还这个债,但是时间久了,可能做事情就会更加地谨慎,有戒备心,这样的话,是不是这个人就不如以前那么纯洁了?
臺長答:在人间当然最好是大家都纯洁,如果这个世界大家都有戒备心,也不能说不好,但是有了戒备心之后,慢慢就会有瞋恨心,它是连锁反应的。为什么学佛人尽量不要去伤害别人,不要去戒备、防范别人,因为当你去防范和戒备别人的时候,实际上你这个心已經不像正常人的心了,你发出来的心的一种能量体是属于负能量,不属于正能量了。所以首先要相信别人,相信别人之后受到人家伤害,也伤不了你什么,大不了骗点钱,大不了怎么样,然后你知道这个事情了,以后少跟这些人接触。因为我们毕竟人间只有几十年,最后要到天上去,天上有坏人吗?
做功德时执着我相就是境界不够高
摘自Wenda20170519 08:41
女听众:《白話佛法》第八册,師父说道:“你们已經过了半生了,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的业力缠身,師父跟你们讲的,境界要高一点。这个业力不单单是指恶业,连善业都会缠着你的身,贡高我慢就是善业缠身。”请師父慈悲开示这个善业缠身的问题。
臺長答:善业缠身是什么?举个简单例子,夫妻两个好得不得了,老先生走了,老妈妈在边上哭得很厉害,说:“我也要走,我也要走。”第二年就走掉了,是不是叫善业缠身?就算孩子对你好得不得了,是善,对不对?孩子出去了,妈妈天天想孩子,哭得眼睛瞎掉了,是不是叫善业缠身?比方说现在師父放不下弟子,整天想啊想,好了,自己不精进、不努力了,是不是善业缠身啊?(哦,明白)举例子你就知道了,你吃饭是善业吗?吃下去长身体的,但是你吃得太多了缠身了,接下来毛病来了,胆固醇、脂肪高,什么都有了(就是说要让我们放下一切?)对啊,恶要放,连善都要放掉。就是“我要做善事”,你都不能想,做善事,做就好了,应该做的。“我要去度人”,你有这个意念都不行啊。所以《金刚經》里讲“无我”“无人相”,就是你要做任何事情已經到无我的境界了,没有自己了。(師父也曾經开示过“无为”和“有为”,我们念經其实就是无为,放下一切念經,但我们做功德是有为,有的时候我们会刻意去做一些功德)有为都不行,有为的话,刻意去做一些功德,本身就是境界还不够高,并不是说你做的事情不好,但是境界不够高,明白了吗?
上一篇:20210421 专题分享 |2016槟城玄藝综述解答会精彩回顾
下一篇:20210423 专题分享 |看破六根与六尘